近日,懂车帝自制的科普节目《懂车智炼场》中关于辅助驾驶高危事故场景模拟的视频在业内引发了相当的关注,测试的最终结果出乎许多用户意料,对中国车企大力宣传的辅助驾驶技术“领先”提出了现实拷问。
结果显不足:无一系统“完美通关”
据介绍,本次懂车帝辅助驾驶事故场景模拟选择在真实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上进行,总共15个科目,使用国内外20多个品牌近40款车型,涵盖了小米、特斯拉、问界等品牌车型,并设置了车辆、假人等模型,并模拟出真实车流。
实测结果显示,无论是高速公路还是城市道路事故场景模拟,没有一家车企的辅助驾驶系统能够完美通过所有测试项目。在高速夜间遇施工+卡车的场景中,仅47%的测试车辆能安全避让;儿童突然冲出马路场景中,58%的测试车辆能有效刹停。
值得玩味的是,如此近乎于专业的测评,一经发布,还是引发了部分争议。
不过在我们看来,不管争议有无道理,此次实测结果揭示的各车企都在大力发展和宣传的辅助驾驶技术,目前仍没有一款系统能做到万无一失是不争的事实。
以人们最为关心,安全性理应要求更高的高速事故场景模拟,按搭载的辅助驾驶系统为例,相关硬件武装到牙齿,在国内属于辅助驾驶第一梯队的华为ADS(乾崑智驾)共7款车型中,表现最好的通过率为3/6(问界M9、智界R7),表现最差的通过率为1/4(方程豹豹5);国内销量最高的比亚迪搭载的天神之眼B/C辅助驾驶系统,表现最好的通过率分别为3/6(腾势Z9GT EV)和1/4(比亚迪海鸥),表现最差的通过率为0/5(比亚迪汉L EV)和0/4(比亚迪宋Pro DM);
看到上述主流车企辅助驾驶系统在高速事故场景模拟的表现,不知业内作何感想?
针对于此,业内将目光聚焦在了辅助驾驶主体的车企身上,尤其是国内一直高调宣传辅助驾驶的车企。截止到目前,特斯拉、鸿蒙智行均作了回应或者简短的评价。
特别是在测试中表现最好的特斯拉,先是马斯克转发了懂车帝有关节目的视频,并配文称:“由于法律禁止数据出境,特斯拉在没有本地训练数据的情况下,在中国取得了最高成绩。”
而特斯拉副总裁陶琳随后发文称:马斯克在十几年就提出,要开发比人类驾驶安全10倍的辅助驾驶。如今,特斯拉已经在多个季度超越了这一目标。这次测试的结果我们和大家一样都是从媒体上看到的,我们不关注排名,因为任何测试、排名都是相对的、短暂的,但对安全的要求却没有上限。
不过让业内略感意外的是,在不同场合屡屡对标特斯拉辅助驾驶的鸿蒙智行,却在社交平台上表示已看到某平台的所谓 “测试”,但不予置评。
监管重拳:整治辅助驾驶夸大宣传乱象
事实是,过去两年,部分车企将L2级辅助驾驶包装成“自动驾驶”,存在夸大和过度营销行为,这一情况已经引发了我们相关监管部门的重视。
日前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局长王强在答记者问时明确,目前我国市场上销售的汽车搭载的“智驾”系统都不具备“自动驾驶”功能,这些“智驾”系统都还暂时停留在辅助驾驶阶段,也就是说是由系统辅助驾驶人来去执行一些动态驾驶的任务,车辆还是需要人来操控,驾驶人才是最终的责任主体。
科技部最新发布的《驾驶自动化技术研发伦理指引》指出,“在发布重大研究成果时,相关主体应坚持客观准确、实事求是,避免片面夸大、隐匿风险,不得编造、传播与驾驶自动化系统实际功能和效果不相符的虚假信息”。
而在今年4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出关于规范驾驶辅助宣传与应用的倡议书,呼吁企业规范营销宣传行为。企业应严格依据《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GB/T 40429—2021),杜绝虚假宣传与过度营销,避免使用模糊或误导性表述,确保功能命名科学严谨,防止驾驶员误用、滥用风险。对已发布的失实信息应及时澄清并整改,主动承担企业主体责任和社会责任。
实际上,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此次测试理应促使整个行业重新审视智能辅助驾驶的发展路径。
例如在技术研发上,要平衡硬件与软件的发展,即不要单纯的硬件堆砌,而是根据硬件的不同,注重算法的优化及不同解决方案之间的无缝融合,提高整个系统对复杂场景的识别与应对能力;在测试验证环节,应借鉴此次懂车帝测试的经验,增加测试场景的多样性与真实性,确保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在各种极端情况下的安全性;在用户教育方面,要让消费者正确认识智能辅助驾驶的功能边界,不要过度宣传,避免因此让用户过度信任而导致安全事故等。
写在最后
在我们看来,任何测评都难以做到绝对客观,现实中也不存在实现绝对客观的完美条件。就像懂车帝在测评中所言:对于很多事故来说,不在于99%的安全,而是在于1%的风险,1%的风险一旦发生,就会酿成100%的伤亡。
懂车帝此次测评如同一面“照妖镜”,清晰映照出当前辅助驾驶技术的真实边界——远未达到“万无一失”的安全水平。然而,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车企将尚不成熟的辅助驾驶包装成“自动驾驶”的过度营销行为,已在消费者心中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种子。
辅助驾驶的发展,必须将“安全敬畏”置于“营销话术”之上。只有当整个行业放下浮夸的营销噱头,真正以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去打磨技术、规范宣传、普及认知,辅助驾驶才能摆脱信任危机,成为通往未来智慧交通的坚实基石,而非空中楼阁。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