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软对其Microsoft Store应用商店进行了一项重要更新,显著改变了用户控制应用更新的方式。
在此之前,用户有权选择关闭自动更新功能,并在需要时手动选择安装新版本的应用。然而,最新的更新中,微软已经取消了这一手动更新选项。
如今,用户在微软商店中仅能选择暂停应用更新,可选的暂停时长分别为一周、两周、三周、四周或最长五周。这意味着用户无法完全阻止应用更新,只能在有限时间内延迟更新。
当用户选择暂停更新时,系统会提示用户设定一个时间点,届时商店将自动重新启用自动应用更新。值得注意的是,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系统会自动更新所有应用。
事实上,这种强制更新的做法并非首次出现。Windows 10和Windows 11系统早已采用类似策略,仅允许用户在特定时间内暂停更新,之后系统会自动下载并安装可用的更新。微软此举背后的主要逻辑是为了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这一思路在微软最近的一项公告中再次得到体现。微软计划将Windows 11 24H2中的内置应用更新至较新版本,以确保用户在全新安装时不会使用过时的应用,从而提升整体安全性和用户体验。
尽管如此,用户仍可选择在微软商店之外下载应用。此外,即将发布的Windows 11 25H2版本将为用户提供更多对内置应用(包括微软商店)的控制权,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用户对强制更新策略的不满。
此次更新策略的调整引发了广泛关注,用户对于微软在安全和便利性之间的平衡举措持有不同看法。未来,微软是否会进一步调整其更新策略,仍有待观察。(Suky)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