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苹果公司最新推出的iPhone 17 Pro系列深陷"掉色门"危机,一位海外用户的投诉引发广泛关注。该用户声称,仅使用普通湿巾擦拭手机,就导致机身漆面大面积脱落,这一事件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发酵,再次将苹果产品质量问题推向风口浪尖。
据用户发布的图片显示,其iPhone 17 Pro Max的镜头组边缘和摄像头凸起处的漆面几乎完全脱落,露出金属底色,而带有苹果logo的背板主体部分仍保留原本颜色。这款明显受损的设备正是此前已备受争议的星宇橙配色版本。
科技媒体Wccftech对此调侃道:"机身颜色从星宇橙变成玫瑰金,总好过涂层直接脱落。"这一评论反映了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无奈与不满。
事实上,这并非星宇橙配色首次出现问题。早在10月,首批入手iPhone 17 Pro系列的用户就已陆续反映,该设备的机身颜色出现异常变化,从鲜艳亮橙色逐渐褪变为类似玫瑰金的淡色调。许多用户表示,这种变色并非均匀发生,而是呈现出斑驳不均的状态,严重影响美观度。
针对持续发酵的掉色问题,业界专家从材料科学角度提出了专业分析。多家科技媒体,包括MacObserver在内,认为这一问题的根源可能与iPhone 17 Pro系列采用的铝合金材料密切相关。
与iPhone 15 Pro系列采用的钛合金相比,铝合金的抗腐蚀性较弱,更容易出现氧化现象。同时,铝合金材料无法通过传统喷漆实现持久着色。为解决这一问题,苹果通常采用阳极氧化工艺为铝材着色并形成保护层。
然而,有分析指出,此次掉色问题可能是由于生产过程中阳极氧化保护层未能完整密封,导致铝材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发生氧化反应。这一解释得到了部分工程师的支持,他们指出阳极氧化工艺的质量控制极为关键,任何微小缺陷都可能导致涂层脱落问题。
面对日益增长的用户投诉,苹果公司尚未发布正式官方声明。但有消息称,苹果已开始回收出现褪色问题的iPhone 17 Pro和Pro Max设备,并将这些设备送返工程团队进行详细评估。
值得注意的是,苹果官网明确建议用户"切勿使用含强效化学成分的清洁剂擦拭iPhone 17 Pro系列",特别指出过氧化氢等化学成分会破坏表面涂层。然而,引发争议的是,市面上多数湿巾,尤其是消毒湿巾,含有苹果官网建议避免使用的异丙醇或乙醇成分。
这一矛盾引发用户困惑:如果普通湿巾都可能造成漆面脱落,苹果为何未在产品说明中明确提示这一风险?有消费者权益组织表示,苹果有责任明确告知消费者产品的清洁限制,避免用户因正常使用方式导致设备损坏。
自9月发售以来,iPhone 17 Pro系列的铝合金机身已在外网引发多起争议。不少用户在社交媒体上抱怨,铝合金强度不足,在轻微碰撞后极易出现痕迹甚至凹陷,尤其是边角部位。
此次湿巾擦掉涂层事件曝光后,更多消费者开始质疑苹果在材料选择和质量控制上的决策。有分析师指出,这一系列问题可能反映出苹果在追求产品创新的同时,对基础质量的把控有所松懈。
"掉色门"事件对苹果的品牌形象造成了一定影响,特别是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有市场分析师认为,这一事件可能导致部分潜在消费者转向采用钛合金等更耐腐蚀材料的竞品产品。
对于消费者而言,这一事件也提供了重要启示:在购买高端电子设备时,应充分了解产品的材质特性和使用限制,并遵循制造商的清洁建议。同时,保留购买凭证和产品保修信息,以便在出现质量问题时及时维权。
随着事件的持续发展,市场将密切关注苹果如何应对这一质量危机,以及是否会对产品设计或生产工艺进行调整。对于一家以创新和品质著称的科技巨头而言,此次"掉色门"无疑是一次严峻的考验。(Suky)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精彩导读
热门资讯
关注我们